乱码乱a∨中文字幕,在线免费激情视频,亚洲欧美久久夜夜潮,国产在线网址

  1. <sub id="hjl7n"></sub>

    1. <sub id="hjl7n"></sub>

      <legend id="hjl7n"></legend>

      當前位置:首頁 >  科技 >  數碼 >  正文

      手機CPU不需要集成AI功能 華為手機走入誤區(qū)

       2017-09-14 16:21  來源: A5企業(yè)專欄   我來投稿 撤稿糾錯

        阿里云優(yōu)惠券 先領券再下單

      9月2日,華為在德國伯林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發(fā)布了全球第一款AI手機芯片麒麟970,內置獨立的NPU(神經網絡單元)。據澎湃新聞報道,華為麒麟970中的NPU是采用寒武紀授權IP開發(fā)的。就品牌宣傳上來說,華為麒麟970確實名聲大噪,世界首款智能手機AI計算平臺,在國內外出夠了風頭。但在這里,我要給各位海軍澆一盆冷水,華為的AI戰(zhàn)略完全走錯了方向。聯系到上月初華為與騰訊為了微信聊天記錄掐架,就更讓人確信華為走入了誤區(qū)。

      大家知道AI的應用需要軟硬件兩方面的支持,軟件方面就是神經網絡算法和大數據,硬件方面就是神經網絡芯片。目前幾乎所有的AI應用都是基于云端大數據+后臺云計算來實現的,因為大部分AI應用需要很高的計算能力(google訓練AlphaGo用到了1202顆CPU,計算能力是當年IBM深藍的2.5萬倍),大數據又需要很大的存儲空間。用曾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長的余凱的話來說,“嵌入式人工智能是反主流的,非主流事情”,它針對的應該是對低延遲有著特別高要求的領域,比如自動駕駛。而智能手機上的人工智能應用,我們能想到的有哪些?人像識別、智能P圖、語音識別、雙攝虛化之外、拍照智能識別(google的PlaNet和google lens),還有什么?抱歉,上述AI應用目前都已經在手機上使用,并且都是基于云端的。手機上AI應用缺乏低延時的要求,沒有哪個AI應用必須是要在毫秒級必須實現的,那么在這個5G網絡(華為當年推廣5G的應用場景之一就是自動駕駛)即將到來的今天,我們還有什么手機應用是不能通過云端來完成的?毫無疑問,無論從用戶體驗還是成本來講,云AI遠比嵌入式AI有優(yōu)勢。如果華為自己明明知道這一點,還依舊在麒麟970上集成NPU,那就只能說華為在故意制造噱頭。

      麒麟970

      大家知道,在云計算領域華為在國內巨頭中算是后知后覺很晚才進入的,目前市場份額還不如金山云。在這種情況下,華為要發(fā)展AI技術,應該大力投入AI云與自主知識產品的AI芯片才對,像google一樣開發(fā)自己的AI芯片與AI計算框架。此前任正非說過華為的研發(fā)已經進入無人區(qū),需要再基礎研究上加大投入,占據技術制高點。但華為在AI戰(zhàn)略上卻反其道而走,購買寒武紀的IP核集成到麒麟970上。

      另外,作為硬件設備制造商的華為相比互聯網公司,在AI方面其最大的劣勢是缺乏大數據。正因為此,華為才會去打微信聊天記錄的主意,引發(fā)與騰訊的沖突。既然明知自己缺乏AI數據,華為卻將AI運算放在本地終端上。依靠龐大的手機出貨量,華為曾在應用市場上取得過成功。華為完全可以采取相同的策略,在自己的手機里內置系統(tǒng)級別的AI應用,自己收集用戶數據做研究,而不是去拿騰訊的數據。

      前面有提到目前的科技巨頭大都是在自己的云上開發(fā)AI技術,自己花錢買硬件搭建的云硬件基礎。這對大多數的中小企業(yè)來說是不可能做到的,要知道一塊英偉達的Tesla計算卡的價格就要好幾萬。在未來的全民AI時代,絕大部分AI應用技術開發(fā)者只能租用各種公有/私有的AI云來進行開發(fā)。九河網就是這樣一家立足于為未來AI云計算數據中心提供硬件和服務的公司。無論您需要的是普通的服務器,還是加GPU做神經網絡訓練,或者購買FPGA甚至未來公開發(fā)售的神經網絡芯片,九河網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
      申請創(chuàng)業(yè)報道,分享創(chuàng)業(yè)好點子。點擊此處,共同探討創(chuàng)業(yè)新機遇!

      相關文章

      熱門排行

      信息推薦